第(2/3)页 朱祐樘将名单愤怒地摔在地上,气得连连冷笑。 “好啊!竟然有五百多名官员敢不上朝!” “朕倒是要看看,这些人到底是真病,还是装病!” “若是装病,朕绝不轻饶!” “牟斌!” 朱祐樘大喝一声,跪于午门广场上的一众官员,浑身俱是一抖。 “让人按着名单,挨家挨户地去给朕查,若是真病了,倒也就罢了。” “若是装病,即刻将其抓进宫来!” “是,陛下!” 牟斌领命之后,立刻将名单从地上捡起来,快步离开午门城楼,派人去彻查缺勤官员。 而这时,朝中百官,都还在午门广场上跪着呢。 没有朱祐樘的首肯,他们绝不敢擅自起身。 朱祐樘不耐烦地挥了挥手:“平身。” “谢陛下!” 文武百官暗暗松了口气,偷偷伸手揉了揉跪疼的膝盖,缓缓起身。 “有事启奏。” 怀恩上前一步,代朱祐樘向百官号令。 文武百官略一沉默后,还是由内阁徐溥打破了沉默,按照原计划,向朱祐樘奏事。 “启奏陛下,臣有本奏!” “奏。” “启禀陛下,甘州临洮府洮河今夏决堤,导致秋季欠收。” “临洮府尹上奏,请陛下减免临洮府五成秋税。” 朱祐樘微微眯起眼睛,默默思索。 如今的明朝,虽然天灾不断,但各地报灾的频率,也密集得太不正常了。 两京十三省,几乎每年都要向朝廷报灾三四个州府。 不是请求减免税收,就是请求开仓赈粮。 但其中灾情是真是假,程度是重是轻,朝廷全无考证。 但灾情上报,朝廷又不能不救,否则万一是真的受灾了,就可能导致数万百姓流离失所。 “准。” 朱祐樘深思片刻后,还是准了临洮府府尹的上奏。 “是,陛下。” 徐溥站回队伍后,工部尚书贾俊也主动上奏朱祐樘。“启禀陛下,臣有本奏。” “准奏。” 贾俊手持笏板,站出队列:“启禀陛下,滇南布政使上奏,一百根西南楠木,已经从滇州出发,发往湖广。” “预计一个月后,将会达到鮀州府港口。” “知道了。” “启禀陛下,臣有本奏!” “奏。” “……” 和之前一样,没有官员敢去提昨夜之事。 文武百官皆是装作毫不知情,心中只求早点散朝,自己能够平安回家。 就在文武百官们,在午门广场上朝时。 仅仅与午门广场一墙之隔的太庙里,成百上千人,正跪在先帝朱见深的牌位前。 这些人中,少部分是朝中官员,一部分是太医院的御医。 而绝大部分人,则是这些官员的家眷。 太庙前,庄严肃穆。 数百名东厂番子,手按尖刀,立于太庙两侧,眼神死死地盯着跪在场中的众人。 此时的太庙前,不成人形的刘文泰,太医院主要负责人施钦,仲兰,中城兵马司指挥使耿文新,皆跪于此。 跪在场中的官员,自知难逃一死,每个人脸上,都是一片死寂。 但他们心中仍有一丝奢望,那就是希望朱祐樘能给他们的家人,一条生路。 在这种高压之下,就连哭,也只敢小心翼翼,压低了嗓音抽泣。 并且时不时的,便有东厂番子从永泰门进入,将更多的人带进太庙。 东厂的肃清行动,还在继续! …… 与此同时,在牟斌的命令下,青龙白虎,朱雀玄武这锦衣四大卫。 每人都带着手下的锦衣卫,正在按照名单,追查这五百多位没有上朝的官员。 因为情况紧急,人数众多而时间不够,所以这次排查都是由锦衣卫百户带队。 锦衣卫分成了一百个小队,每个小队十人,各自去官员家宅里调查拿人。 这些称病告假的官员里,有些真是被昨晚京城的动静,给吓出病来了。 但绝大部分官员,都是心里害怕,不敢上朝面对朱祐樘的。 他们不上朝,不是朱祐樘以为的胆子大。 恰恰相反,他们正是因为胆子太小了,被朱祐樘给吓破了胆,才不敢上朝的。 玄武卫在通政司左参议的家门前,久敲不应。 便令人直接撞破了木门,冲入宅里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