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桌案上,已经摆好了笔墨和宣纸。 他拿起毛笔,在宣纸上写下娟秀的字迹。 梦中本是伤心路。 芙蓉泪,樱桃语。 满帘片,都受人心误。 遮莫今宵风雨话。 要他来,来得么? 安排无限销魂事。 砑红笺,青绫被。 留他无计,去便随他去。 算来还有许多时,人近也,愁回处。 笔落词成,却徒惹佳人叹息。 忽然有道飘飘渺渺的昆曲声,从董小宛所住的钟粹宫响起。 “良辰美景奈何天,赏心乐事谁家院?” “朝飞暮卷,云霞翠轩,雨丝风片,烟波画船。” “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!” 这是一段《牡丹亭》。 在她们八个人中,唯有董小宛的昆曲唱的最好。 而《牡丹亭》,正是董小宛的拿手好戏。 “但使相思莫相负,牡丹亭上三生路。” 淑女顾氏坐在窗前,轻轻念叨这句诗词。 她微微一笑,似舒气,似叹息。 “不知是哪位妃嫔,有如此雅兴。” “这《牡丹亭》,唱的真是极好。”“只可惜,最该听的人,没有听到。” …… 翌日。 晨光熹微。 张婉儿自梦中醒来,想起昨夜之事,双靥一片娇红。 昨夜风雨如何激烈暂且不说,就是在风停雨歇之后,张婉儿准备起身,去另外一张床上睡时。 也被朱祐樘拉住了,让她在朱祐樘的怀里睡了一夜。 看着身边朱祐樘的眉眼,张婉儿忍不住轻笑起来。 “什么事这么好笑?” 朱祐樘睁开眼,看见的便是一张如般娇俏的容颜。 “不是什么事好笑,只是嫔妾觉得能和陛下在一起,就感觉很幸福。” “呵,你倒是会说话。” “这是嫔妾真情实感,可不敢胡说。” 乾清宫外,传来钟鼓司的晨钟声。 大量尚膳监的太监,和尚衣局的宫女已经走进东暖阁。 “陛下,已经卯时三刻了。” “知道了。” 朱祐樘拍了拍身边的张婉儿:“起来,随朕用膳吧。” “是,陛下。” 张婉儿甜甜一笑,乖乖跟着朱祐樘起身。 在尚衣局宫女们的服侍下,朱祐樘和张婉儿换上常服后,又一起用了早膳。 随后张婉儿便和朱祐樘告辞,离开了乾清宫。 敬事房的《承恩录》上,也有了第一条记录。 弘治元年十月十三日,皇帝幸康嫔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