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倒是……略有耳闻。” 曹磊何止是略有耳闻啊,简直就是焦虑得睡不着觉了。 丰县虽然没有千户所,但是若是王俨就这么一丝不苟地查下来,整个江南的卫所军官,没一个是干净的。 他这个都指挥使,更是首当其冲,要被抓到京城去凌迟的。 为了这事,他已经有半个月没睡过一个好觉了,生怕哪天半夜,就被朱祐樘麾下的厂卫们,给缉拿入京问斩了。 张升微微一笑,知道曹磊是在嘴硬。 他们和曹磊是一条绳上的蚂蚱,张升也不和曹磊再兜什么圈子,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。 “陛下苛政暴戾,既在清丈田亩,又在查走私,还要开海下西洋,不给我等留一条活路。” “如今坐等清查是死路一条,唯有反抗暴政才有可能拼得一线生机。” “曹指挥,可有胆量与我等,共谋大事?” 哐当! 一声脆响,曹磊双脚一软,瘫坐到了地上。 “什么?!” 曹磊不敢置信地看着张升,眼睛里充满了震惊和恐惧:“大人的意思是,你们要造反?!” 张升皱起眉头,表情不悦:“什么造反,你说得也太难听了。” “陛下不仁,这叫反抗暴政,若是陛下肯给我等一条活路,事情又何至于此呢?” “可是……可是……” 曹磊依旧犹豫:“我们师出无名,可不落得个不忠不孝之名,让天下人耻笑?” “不成!不成!” 张升心中很清楚,这分明就是因为曹磊害怕担责,而想出来的托词。 但实际上,这最后一点疏漏,张升也已经想出了应付的手段。 “是谁告诉你,我们是师出无名的呢?” “嗯?”曹磊瞪大了眼睛,看向张升。 张升微微一笑,缓缓道来:“赣州南昌府宁王,将会以陛下受奸宦汪直蛊惑,暴戾无度,残害百官为由,起兵清君侧。” “到时,我等一呼百应,这成了,又将是一次靖难的美谈,即便不成,世人要骂,也该骂宁王叛乱,怀有不臣之心。” “宁王?!” 曹磊大惊失色,满眼的不敢置信。 宁王,是唯一一位封地在江南境内的王爷,第一位宁王,是太祖皇帝的十七子朱权。 朱权最初封地在大宁,和燕王朱棣一样,也是当年镇守边塞的十三位塞王之一。 靖难之役时,燕王朱棣起兵之后,便裹挟着宁王朱权和他一起,从北向南打,一直打进了南京城。 完成了历史上唯一一次,藩王成功造反当皇帝的壮举。 在靖难之役中,宁王朱权出色的野战指挥,为朱棣立下了汗马功劳。 永乐元年,朱棣既是奖励宁王,又是忌惮宁王,就将他的封地,从大宁改到了南昌,让他在富裕的江南地带就藩。 朱权这个人是真能活,他一直熬到了正统十三年才薨,绕过了自己儿子,将王位直接传给了他的孙子,也就是现在的二代宁王,朱奠培。 而朱奠培也已经七十二岁了,在位四十一年了,已经不能视事了。 整个宁王府的一切事务,都由现在的宁王世子朱觐钧负责。 朱觐钧就是未来的第三代宁王,他在历史上声名不显,因为死得有点早,弘治五年晋封宁王,弘治十年就薨了。 但他有一个儿子,在大明的历史上,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 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宁王之乱的主角,第四代宁王,朱宸濠。 朱宸濠于正德十四年兴兵,集众号称十万大军,攻打安庆,欲取南京。 四十三天之后,朱宸濠大败,为王守仁所俘,押送京城,被朱厚照赐死于通州。 而朱宸濠整个的起兵造反事件,也充满了荒诞感。 “宁王都已经年逾七旬了,他还会参与这种事情?”曹磊十分惊讶地说道。 “不是宁王应下的,是宁王世子,这件事他没得选,他愿意也好,不愿意也罢,都必须得应下。” 张升没有解释,但曹磊眼光一凝,呼吸也变得急促了起来。 整个江南地界,上层社会的各种关系网,利益网,错综复杂地缠绕在一起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 第(2/3)页